49 歲的熊明華,有 20 多年工齡。他負(fù)責(zé) 3 個村、 10 個供電臺區(qū)、 650 戶家庭的用電。
8 月的一天,早晨 6 點多,老熊開始準(zhǔn)備下村了。每次臨走之前,他都打電話問鄉(xiāng)親們需不需要捎帶生活用品。這次,老熊買了香煙、洗衣粉和方便面。 7 點,老熊向著目的地 —— 白巖門村出發(fā)了。到那兒得騎摩托走 20 多公里的山區(qū)公路,再爬 10 多公里的山路。
每次爬山,老熊都要帶一把柴刀砍掉線路旁的樹枝。林間的小路很難走,他不得不手腳并用。不到中午,老熊的工作服已經(jīng)全部濕透,可離目的地還遠著呢!下午 1 點多,老熊開始吃午飯:老婆準(zhǔn)備的燒餅和山里的泉水。 2 點多,老熊終于到了目的地 —— 昨晚打電話的老田家。 “ 原來不過是漏電保護器壞了。 ” 山里懂電的人太少,上次老熊跑了 20 多里山路, “ 就合了一下開關(guān)。 ”
3 點,老熊開始下山,再不走天黑前就回不到公路上。下山走的是另一條路,老熊要檢查往山上送電的高壓線。
4 點,老熊又順路幫黃大娘修了下冒火花的電線,然后繼續(xù)下山。山路崎嶇陡峭,有些路段還有毒蛇出沒,每次下山都很艱難。
走了 3 個半小時后,老熊終于回到了公路。晚上 8 點,老熊回到了供電所,他需要把一天的工作情況記下來,這才算是結(jié)束了一天的工作。
雖然山里條件差、工作苦,但熊明華還是堅持了下來。老熊說: “ 山里懂電的人都出去打工了,我要走了誰來管事兒呢?再說,對這里的人有感情了,舍不得離開。 ” ( 易長龍)